讀心術二:心靈窗口,清澈透明——眼睛是內心的一面鏡子
作者:
吳學剛 更新:2016-12-27 17:29 字數(shù):11699
眼睛是心靈的天窗,而我們的這扇天窗無時無刻不在向外界傳播著你內心世界的種種信息。如果你在路上或人群中行走,雙目直視前方,旁若無人,對任何事情都熟視無睹,那么通過你的眼睛所傳播的信息就是“我是一個高傲的人,一個了不起的人”。相反,當你不停地左顧右盼,目光游離,那么你的目光會告訴大家:“我心中有事”,或“心懷不軌”……
◆“明察秋毫”的眼睛
在面部的五官中,眼睛是監(jiān)察官,這大概是因為它“明察秋毫”。人要傳出的信息,也有一部分是通過眼睛傳出,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內容。人的精神氣質,喜怒哀樂,很大程度上是由眼睛所顯示出來的,俗話說,炯炯有神,眉目傳情,暗送秋波,及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都是這個意思。同時,眼睛又是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的顯示屏。眼睛黑白分明,神氣清爽,是健康之象;灰暗渾濁,枯澀呆滯,是不健康之象;顧盼無光,昏花恍惚,是衰弱之象。正因為眼睛對于面孔如此的重要,所以說“目者面之淵,不深則不清”,淵要深才清,清才美。目也應該深,從而至清并至美,否則,便不會清,也不會美。
泰戈爾說得好:任何人“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將是無窮無盡的”。
有時,眼睛似乎也會說話,一個人的內心活動,經(jīng)常會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過眼睛就能看出其中的大概,這是每個人都很難隱瞞的事實。
孟子在《離婁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斷人心善惡的論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寮;胸中不正,則眸子蠔焉。”
眼神的清濁,對于識人而言,至關重要。古人通過不斷的研究和觀察,把眼神區(qū)別為清與濁兩種,清與濁是比較容易區(qū)別的,但邪與正卻不容易區(qū)分,因為邪與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個人眼神的邪正,要從動靜兩種狀態(tài)入手。
眼睛處于安靜狀態(tài)時,目光安詳沉穩(wěn)而有光,宛如晶瑩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處于運動觀物狀態(tài)時,眼中光華生輝,精氣閃動,猶如春水之蕩清波;蛘哐劬μ幱诎察o狀態(tài)時,目光清瑩明澄,靜若無人;處于運動狀態(tài)時,鋒芒內蘊,精光閃射,猶如飛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兩種表現(xiàn),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屬神正的狀態(tài)。
眼睛處于安靜狀態(tài)時,目光像螢火蟲的光,一點柔弱卻又閃爍不定;處于運動狀態(tài)時,目光又像流動的水,雖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沒有歸宿。以上兩種目光,一種屬于奸巧和偽善的神情,一種屬于奸心內萌的神情。處于安靜狀態(tài)時,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處于運動狀態(tài)時,又像受驚嚇的鹿,總是惶恐不安的樣子。以上兩種神態(tài),一是聰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現(xiàn),一是深謀內藏、又怕別人窺探的表現(xiàn)。前一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為欠端正的表現(xiàn),后一組神情多是奸心內萌、深藏不露的表現(xiàn)。這兩種狀態(tài)都屬于奸邪神情,由于二者都混跡在清瑩之中,因此必須仔細、正確地區(qū)分。
觀察一個人的“眼神”,是辨別他忠奸的一個途徑。“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平常所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質好壞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狀態(tài)。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通過眼神識別人物的高手。
當時,曹操派刺客去見劉備,刺客見到劉備之后,并沒有立即下手,并且與劉備討論削弱魏國的策略,他的分析,極合劉備的意思。
不久之后,諸葛亮進來,刺客很心虛,便托辭上廁所。
劉備對諸葛亮說:“剛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幫助我們攻打曹操的勢力!
諸葛亮卻慢慢地嘆道:“此人見我一到,神情畏懼,視線低而時時露憮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來,他一定是個刺客!
于是,劉備連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經(jīng)跳墻逃去了。在瞬息之間,透過眼神的變化,看出一個人的目的和動機,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為這種智慧是在環(huán)境中磨煉和培養(yǎng)出來的。諸葛亮能夠看透此人,主要是從他的眼神閃爍不定中發(fā)現(xiàn)破綻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儀表不俗,舉止軒昂之輩,想一眼識破他的行徑,可能就比較困難了,王莽就是這種類型的人。
王莽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個極其難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顯露本性,仍像未奪得朝政大權之前那樣勤奮忠心地工作,儉樸地生活,說不定會成為一個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對大兒子說:“王莽神清而朗,氣很足,但是眼神中帶有邪狹的味道,專權后可能要壞事。我又不肯附庸他,這官不做也罷!庇谑巧蠒,稱自己“昏亂遺忘,乞骸骨歸鄉(xiāng)里”。從眼神上來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聰明俊逸,不會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狹之色,說明為人不正,心中藏著奸詐意圖。王莽可能也感覺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辭官,卻又不肯賞賜養(yǎng)老金。彭宣回鄉(xiāng)后數(shù)年就死了。
所以,對于目光如流動的水的人,雖然從眼神看到澄清,但卻有游移不定的神色,大多見于奸人,這是有一定事實依據(jù)的。這并不是難以理解的原因,因為每一個人,不管自覺或不自覺,他的眼睛往往是他的靈魂的忠實解釋者,正如《簡·愛》中寫道:“靈魂在眼睛中有一個解釋者——時常是無意的,但卻是忠實的解釋者!
心理學的詭計:
在人的一生中,應用得最出色的要數(shù)目光語了。更多的時候,人的眼睛和嘴巴所說的話一樣,能從眼睛中了解事物的大致面目來。因為,眼睛乃“五官之王”。
◆眼神透露出的心理秘密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海茲曾注意到,讀書入迷的人和對某些事物感到濃烈興趣的人,他們的瞳孔都會不同程度的放大,于是他就大膽做出了假設:眼神與心理存在聯(lián)系。為了證明自己的假設,海茲就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海茲把嬰兒的照片、嬰兒母親的照片、男子的裸照、女子的裸照、美麗的風景照,依次展示給參加實驗的男性、女性看。之后,海茲檢測了實驗時,參加實驗的人的瞳孔大小。海茲猜想,人的瞳孔可能會隨著興趣的強烈與否出現(xiàn)變化,而實驗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推測。參加實驗的男女都在看到異性的裸照時瞳孔出現(xiàn)放大的現(xiàn)象,比平時要放大20%。此外,在看到“嬰兒”和“嬰兒的母親”的照片時,全體女性和有孩子的男性的瞳孔都會張大;而對于風景照,所有人的反應都很小,甚至于一些人出現(xiàn)了瞳孔縮小的傾向。
瞳孔既可以擴張也可以收縮,它的變化代表了不同的含義:當人們進行親密交談或者談興正濃的時候,他們的瞳孔就會擴張。當人們“走神”的時候,他們的瞳孔就會收縮。事實上,除了瞳孔的變化可以泄漏人內心深處的秘密之外,還有很多關于眼球的運動也都具有豐富的內涵。如果你想要通過關注別人的眼睛來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那么我們建議不妨從對方的眼球運動入手。
像這樣的眼神,不用說話,你也可以感覺到對方的憤怒
例如,在別人回答你所提出的問題時,通過對他的眼球運動的觀察從而掌握他的眼球運動規(guī)律,然后再問他一個你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并注意觀察他的眼球是在向同一方向運動,還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如果方向相反,那么就說明他是在編造故事。這樣你就可以判斷出他究竟是真的在回想所發(fā)生的事情還是正在頭腦里編造答案。所以,通過眼球的運動可以獲取很多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人們的心理活動。
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在策劃或者編造一件事的時候,他的眼球就會向右側移動;如果一個人在回憶某件事情的時候,他的眼球則會向左側移動。這種眼球運動被稱作“典型的眼球運動”,90%的人都符合這個規(guī)律,還有10%的人則剛好相反。
眼球的轉動能讓我們大致了解他是什么類型的人:
1.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
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們的眼睛所顯出的運動情況常常是左右轉動的人,這說明他們的生活正處于不安的狀態(tài)之中,而且經(jīng)過大量實驗發(fā)現(xiàn),這些人常常對于自己的言語以及行為缺乏信心,他們習慣于自欺欺人,嚴重者甚至有得被傷害幻想癥的可能。這些人的內心深處對一些特定的事物感到異常的恐慌、懼怕,他們也因此總是顯得焦躁不安。
2.心胸坦蕩的人
心胸坦蕩的人一般在與人談話時,他們的眼睛通常都是在自然地轉動,這是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的表現(xiàn),并且因為他們的行為能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使得本來就非常自然的眼睛顯得更加清澈,干凈。除此之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說明他們非常信賴你,而且可以將這種信賴持續(xù)下去。
3.不懷好意的人
如果一個人的眼睛總是不規(guī)則地亂轉,這常常會讓人們覺得這是個不正經(jīng)、不可信或心懷歹意的人。實際上,這不只是一種感覺,有上述行為的人可能正在心中盤算著惡作劇而使你上當,甚至可能正預備設下圈套來利用你、陷害你。事實證明,那些在談話時使自己的視線盡量避免與你接觸的人,大多是心懷鬼胎,不安好心,或者是他的行為、舉動有愧于你。如果你發(fā)現(xiàn)有人在與你說話時眼睛不敢接觸你的目光,那么你就要對他們說的話加倍小心了。
4.敷衍塞責的人
當我們與人談話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對象總是把視線投到上方,或是凝注于一些其他的身外之物時,這已經(jīng)表示他對于你的談話內容絲毫不感興趣,不過是由于不愿太失禮貌而不得不敷衍塞責。但是,如果當他突然把被別處吸引的目光集中到你的眼神之上的時候(有時甚至是連頭的姿勢都維持原狀不動,只是用目光眈眈地注視著你),或許是因為此時此刻你所說的話引起了他的注意。當然,如果他一直保持這種姿態(tài)與你談話,這就說明了他的心里已經(jīng)對你產(chǎn)生了成見,或者說他根本就不認可你的談話內容。
5.懷疑與輕視的人
在你說話的過程中,如果對方突然向上翻弄眼珠并且用怪異的目光盯著你,或者突然用銳利的目光盯著你,這表示他對于你所說的話有所懷疑,他們希望可以從你的情緒反應中證實你說話的可信度。還有一些性格上有些未知的缺陷的人,他們習慣于斜眼看人或是用余光掃視,一般說來這樣的人都是嫌貧愛富、斤斤計較、浮夸吹噓之類,不然就是居心叵測、心存鄙視的人,他們的目光表露出來他們輕視一切。
心理學的詭計:
人的眼睛可以表達出內心感受,甚至是動物的眼神,也可以直接表達其感受與反應。無論人類或是動物的眼神,都直接表達了內心的思想、欲望和情緒等等,無法虛飾隱匿。
◆心理變化隨目光轉移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眼睛最能準確地表達出此人的感情和意向,目光的互相接觸有時能夠幫助你控制談話的局面。在交流的時候,目光是引起興趣、增加吸引力和促進感情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你一定不會陌生這樣一種狀況,當你把目光投向某人的臉上時,卻發(fā)現(xiàn)對方有意無意地將目光轉移向別處。
對上述狀況體會最深的可能是那些口若懸河的演講家,因為在演講中,演講者為了充分發(fā)揮眼神交流的感染力,他們一面看著演講稿,一面看著他的聽眾?墒窃谒麑⒛抗鈷呦蛴^眾的同時卻發(fā)現(xiàn),有些人會故意避開眼神交流,所以演講者得到的信息反饋往往令人掃興。不得不說,這種目光轉移是因為我國的獨特文化背景所造成的。
在我國,回避眼神交流的原因是表示尊敬演講人,演說者與聽眾相互謙恭地回避眼神交流。而在西方國家,即使是演講者距離觀眾很遠,可是當演講者在將目光投向觀眾的時候,聽眾們往往會以目相迎,所表示的內容是,他們一直在全神貫注地聽。西方觀眾甚至認為演說者回避與聽眾接觸的目光的行為會讓聽眾感到受到了忽視,也會對演說者的演講失去興趣,甚至還會蔑視演說者本人,認為“他很羞怯”。
除了在演講之中,“目光轉移”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頻率也是屢見不鮮的。老師們常常在課堂上提醒那些看著窗外發(fā)呆的學生集中注意力。而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當學生的目光從老師臉上移開時,他們很有可能正在思考復雜問題的答案。
英國斯特林大學格威妮絲·多爾蒂·史尼登博士牽頭的研究小組在英國經(jīng)濟與社會研究所的資助下,對超過230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目光轉移”實際上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研究小組對一群4至6歲的孩子進行提問,同時在對孩子們回答問題時的反應和行為表現(xiàn)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在被問到難度較大或是一些陌生的問題時,孩子們通常就會將目光轉移至別處。而如果向孩子提問的問題是他們所熟悉的,此刻孩子轉移目光的次數(shù)就會減少。
而研究人員通過觀察5至8歲的兒童發(fā)現(xiàn),對于這些兒童來說,提問的人與他們是否熟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問題的難易程度。問題越難,他們越傾向于將目光轉移向遠處。用多爾蒂·史尼登博士的話說,“這些觀察結果表明,孩子在思考有難度或不熟悉的問題時,會不自覺地轉移目光,凝望遠方”。
多爾蒂·史尼登博士說:“老師、家長和照顧孩子的人都需要知道,他們的這種表現(xiàn)其實是‘正在思考中’的信號。學生轉移目光,望向窗外,或許是件好事。他們也許正在思考問題,在不斷提升自己。而那些成績退步的學生則很少往窗外望。喜歡經(jīng)常轉移目光、望向窗外的孩子在各種測試中成績要好于其他學生!
最后,多爾蒂·史尼登博士下結論說,目光轉移確實對思考有所幫助,因為這樣可以通過阻隔視覺上的分心而讓人們注意力更集中。面部表情會使人分心。如果孩子一直盯著老師看,大腦會因為忙于處理視覺信息而無法集中思考。
當你發(fā)現(xiàn)別人的目光不停地轉移的時候,肯定有什么事情讓他們覺得不對頭。某人會因為不喜歡你,或者對你不感興趣,或者無法面對你,或者害怕你而可能避免跟你對視。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撒謊的人會盡一切可能回避目光的交流,他們被一種愧疚的感覺所折磨,所以不想面對你。但是并不能因為某人眼睛看著別處就認定他一定在撒謊,此人也可能感到不太舒服,或者要自衛(wèi),或者有什么事情要隱瞞。人們也許不想讓別人了解他們實際上是什么樣的人而避免跟別人直接對視,他們也可能缺少自信,所以眼睛看著別處,以此希望你不要把他們看透。
心理學的詭計: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眼睛一直是我們最為關注的器官,它對人類行為習慣造成的影響也成為我們經(jīng)常研究的課題。
◆目光代表了你的心理
在電視播放的西班牙斗牛節(jié)目中,你一定看到過被激怒的公牛吧 它們在即將進行角斗之前,把眼睛瞪圓了相互打量著對方。在這一點上,人類也是一樣。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的人都不會對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人進行直視,否則就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甚至被人看做是一種故意挑釁的行為。在生活中,你也可能遇到過兩個人吵架的場面,兩個人摩拳擦掌,怒目相對,目光透出挑釁的意味,隨著兩人距離的縮短,激烈的“戰(zhàn)斗”就開始了。記住,挑釁性的目光大都是直視,甚至盯住不放。
美國某著名大學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他們讓參加實驗的男女學生站在十字路口,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等待著信號燈變綠的行人。結果,當出現(xiàn)綠燈信號時,行人為了逃避那些死死盯住自己的目光,都加快了自己的步伐,迅速穿過馬路。
這個實驗可以說明的是,人們都不喜歡別人用眼睛緊緊盯住自己。因為被人死盯住之后,心里就會產(chǎn)生一種威脅與不安全感。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的角色是多樣的,有時可能是一個講話人,有時也聽別人講話,但無論你是在說話或者是在聽人說話,你都不應該向對方投以直視的目光。
因為,眼睛長時間地盯視對話者還有一種威脅的功能。警察在審訊犯罪者的時候通常對他怒目而視,這種目光對于拒不交代罪行的犯罪者來說是一種無聲的壓力和威脅。有經(jīng)驗的警察經(jīng)常利用目光盯視手段迫使犯罪分子自白……
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目光能顯示出它的特殊功能。傾聽者在傾聽時,眼睛不斷看著講話人,一方面表示他在注意聽著,另一方面也從講話人的面部和唇部動作中更好地理解其話語的意思。由于講話人觀察聽話人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自己的話所引起的反應,但如果他對聽話人的觀察過于頻繁,就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影響口頭信息的傳遞,同時也會分散聽話人的注意力。
1.把握你目視對方的時間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奧克斯林認為,兩個人在交談時,目視對方的時間約為談話時間的一半,只有相愛者、相恨者或畏懼者,目視對方的時間才會超過談話時間的一半。不過,在這個限度內,西方人目視對方的時間要比中國人長。謙遜與內向的中國人在感到局促不安時,往往會將目光避開,減少目光交流。在感到坦然自得、心滿意足或心神不定時,目光交流會發(fā)生相反的變化。如果兩人身體比較接近時,目光交流就會減少。只有戀人或仇人才會在相距不足一尺距離內仍用目光交流來表示自己的傾慕或者不平。
在談戀愛時,如果男女雙方都因為初次談戀愛而感到害羞,那么,兩人起初很可能會長時間地避開對方的眼睛而看著不同的地方。談話進行一段時間后,兩人又很可能會偷偷地或短促地看看對方,而將大部分時間仍花在看地板或周圍的任何一件物體上。隨著談話的繼續(xù),兩人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數(shù)也會逐漸增多。最后,兩人的目光就會長時間地緊緊地相接在一起,越談越親密?梢,目光在人們關系的發(fā)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請你一定要把握好你的目光。
在多數(shù)情況下,大多數(shù)人是這樣觀察陌生人的:一般先看一眼,然后轉視他方,這一眼算是跟對方打了招呼,但又不干擾對方獨處,只是禮貌地故作不在意地一瞥。如果兩人目光相遇,雙方則需采取一些明顯的舉動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例如,微笑、點頭、問候或更為熱情的舉動。如要維持不相識的狀態(tài),則應回避目光相遇,這樣才算是一種禮貌。如果相識者相遇時,雙方應先目光接觸,再相互打招呼。否則,看人一眼就立即避開,則是對人的蔑視,即認出某人卻又不理他,人為地單方面把對方視為陌生人,那就只能是對人的一種輕視或侮辱。
把握好你的目光,讓你的目光永遠那樣恰到好處,永遠那樣具有征服力與親和力,這樣當你與陌生人相遇時,便能迅速吸引別人的目光,你甚至可能會因此而發(fā)現(xiàn)你的人生際遇發(fā)生了巨大改變。
2.形形色色的眼神解析
古人說,眼睛流露善意,心底必定慈悲;眼睛橫豎,性情剛烈;眼珠暴突,性情兇惡;眼睛斜視不語,心懷妒忌不滿;近距離細看則神情內藏不露。
當視線接觸時,先移開目光的人,就是勝利者;另一方因對方移開視線而可能引起某種想法,覺得對方是不是嫌棄自己,或者與自己談不來。
瞄上一眼后,閉上眼睛,即是一種“我相信你,不懷疑你”的身體語言。閉上眼睛后,再睜眼望一望,如此不斷反復,就是尊敬與信賴的表現(xiàn)。
眼睛上揚,是假裝無辜的表情,這種動作像是證實自己確實無罪似的。目光炯炯望人時,上睫毛極力往上壓,幾乎與下垂的眉毛重合,造成一種令人難忘的表情,傳達某種驚怒的心緒。斜眼瞟人則是偷偷地看人一眼又不愿被發(fā)覺的動作,傳達的是羞怯靦腆的信息,這種動作等于說:“我太害怕,不敢正視你,但又忍不住地想看你。”
眼睛表面的閃亮,是因情緒激動促使淚腺分泌,產(chǎn)生潤澤之故,但感受又未強到足以落淚的地步,這種現(xiàn)象常可從情侶、影迷、球迷、驕傲欣慰的父母親以及獲勝的運動員臉上看到;但也可能是表示哭泣以外的任何強烈的情緒激動,如厭煩、沮喪及生離死別等悲痛。
眨眼的種類包括連眨、超眨、睫毛振動、擠眼睛等。連眨發(fā)生于快要哭的時候,代表一種極力抑制的心情。超眨的動作單純而夸張,眨的速度較慢,幅度卻較大,眨的人好像在說:“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所以大大地眨一下以擦亮它們,確定我所看到的是事實。”睫毛振動時,眼睛和連眨一樣迅速開閉,是種賣弄花哨的夸張動作,好像在說:“你可不能欺騙小小的我哦?”
目光閃爍不定的人,缺少對事情深思的能力,浮躁的沖動派,不被信任,有撒謊的傾向。目光著點不定的人,精神存在不安定的狀態(tài),在內心深處有怨怒之氣,心情不穩(wěn)定且焦躁不安。忙著眨眼的人,感受性強人一倍,具有神經(jīng)質的個性,經(jīng)常焦慮,精神過度疲勞,身體狀況不佳。這種人頭腦清晰有能力,但黏著力及忍耐力不足。
擠眼睛是用一只眼睛使眼色表示兩人間某種默契,它所傳達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擁有的秘密,任何其他人無從得知。”在社交場合中,兩個朋友間擠眼睛,是表示他們對某項主題有共通的感受或看法,比場中其他人都接近。兩個陌生人間若擠眼睛,則無論性別如何,都有強烈的挑逗意味。由于擠眼睛意含兩人之間存有不足為外人道的默契,自然會使第三者產(chǎn)生被疏遠的感覺。因此,不管是偷偷或公然的,這種舉動都被一些重禮貌的人視為失態(tài)。
如果眼睛往上吊,則表示心里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性格消極,不敢正視對方。眼睛往下垂,則有輕蔑對方之意,要不然就是不關心對方的情形,個性冷森,本質上只為自己設想,是任性的人。眼珠轉動快速,第六感官敏銳,自覺能快速看穿人心;反之,容易受人影響,這種人特立獨行,屬情緒化的性格。
眼球向左上方運動,回憶以前見過的事物;眼球向右上方運動,想象以前見過的事物;眼球向左下方運動,心靈自言自語;眼球正視,代表莊重;斜視,代表輕蔑;仰視,代表思索;俯視,代表羞澀;閉目,思考或不耐煩;目光游離,代表焦急或不感興趣;瞳孔放大,代表興奮、積極;瞳孔收縮,代表生氣、消極。
心理學的詭計:
人們都不喜歡別人用眼睛緊緊盯住自己。因為被人死盯住之后,心里就會產(chǎn)生一種威脅與不安全感。
◆掌握眼神的功能
當你與人交談時,注視說話者的眼睛既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窺探對方內心世界的技巧?稍诂F(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卻經(jīng)常在刻意躲避別人的眼神,他們經(jīng)常會被別人的目光打敗,同時他們也喪失了從別人眼神中獲取信息的大好機會。因此,你必須要掌握眼睛的不同功能以及正確的運用方法。
1.用眼神注視對方
注視行為主要體現(xiàn)在注視的方式、注視的部位和注視的時間這樣三個方面。
(1)注視的方式。眨眼是人的一種注視方式,眨眼一般每分鐘5~8次,若在一秒鐘之內連眨幾下眼睛,是神情活躍,對某物懷有濃烈興趣的表示(有時也可以理解為由于怯懦羞澀、不敢正眼直視而不停眨眼);時間超過一秒鐘的閉眼則表示出你對所談話題的厭惡、不感興趣,或表示自己比對方優(yōu)越,有蔑視或藐視的意思。這種閉眼容易使人對你感到厭惡,因為這種人是很難溝通的。不過,你也不應該為了表示自己對對方感興趣而保持長時間的頻頻眨眼。因為過于頻繁地眨眼,通常不是因為眼球干澀而引起的自然眨眼,這會讓人容易誤解為你是個攻于心計的人,讓人覺得你不可深交。
應當注意的是,正常交流中的注視,絕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緊盯住對方的眼睛不放,這會讓對方感到十分尷尬。你應該做的就是自然地注視。在與對方道別時,尤其是在握手時,你更應該用目光注視對方的眼睛,這樣對方會感覺到自己在你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別人用這樣的目光對待你,肯定是充滿了敵意。
(2)注視的部位。人們在社交場所,包括在參加雞尾酒會、茶話會、舞會和各種類型的友誼聚會時,眼睛要看著對方臉上的倒三角地區(qū)(以兩眼為上線,嘴為下頂角),即在雙眼和嘴之間。注視這個部位,會形成一種融洽的社交氣氛。
而在進行貿(mào)易談判、磋商或是洽談業(yè)務時,你的眼睛應注視對方額上的三角地區(qū)(以雙眼為底線,上角頂位于前額)。注視這個部位,會使你顯得富有誠意、嚴肅認真。如果你能在交談中注意到這點,你就把握住了談話的主動權和控制權。這是商人和外交人員經(jīng)常使用的注視部位,演員們也常用這種方法演對手戲。
男女之間,尤其戀人之間使用的注視部位,一般都會讓自己的眼睛看著對方雙眼至胸部之間的部位。千萬不要為了讓自己顯得專注而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對方的一只眼睛上,因為只有在有敵意的對視時,人們才會這樣做,此時,就有“怒視”的意思了。
在面對面的交往中,我們應針對不同對象,選擇不同的注視部位。明白你所凝視的對象是誰,才能充分發(fā)揮你目光的能量,用火一樣的熱情“灼傷”他的同時,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很有修養(yǎng)、具有紳士風度、目光堅定有神的人。
(3)注視的時間。生活之中你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和某些人談話會感到很舒適,而有些人則令我們感到全身都不自在,有些人甚至看起來一點都不值得信任,這主要與對方注視你的時間長短有關。
同性之間進行交流時,一個人企圖進行欺騙或不誠實的時候,他的目光與你的目光接觸往往不會超過全部談話時間的1/3。如果某個人的目光與你的目光相接超過2/3,你會覺得你很吸引對方,而當他的瞳孔變得有些放大的時候,則更能證明這一點;當與你談話的人對你懷有敵意或向你表示無聲的挑戰(zhàn)時,他的瞳孔往往都會縮小。若想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你與其進行談話的整個時間里,你與對方的目光相接累計應達到50%~70%的時間。這樣你會得到對方的信賴和喜歡。相反,若你在交談時眼睛不看著對方,那你自然很難得到對方的信賴和喜歡。
與不甚親密的異性之間進行交流時,無論男女都不可長時間地注視對方,而且要盡量讓你的眼光變得充滿誠懇、善意,否則會引起麻煩。
2.用眼神進行視線交流
一個成功的演說家,他在演說中不光讓眾人的耳朵得到愉悅,他還非常善于調動觀眾們的目光。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基特先生認為,一個人在交往中如果注意對信息接收者的視線控制,對成功的交往、記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經(jīng)過很多科學家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中所儲存的信息大部分是通過視覺器官獲得的,通過聽覺所獲得的信息只占11%,其余的則是通過其他感官獲得的。從這個數(shù)字中可以得出一個人的眼睛對知識吸收的重要性。
例如,講課時大多數(shù)教師喜歡將重點寫在黑板上,在講到某一點時,有的教師還喜歡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畫線做出標記,這樣做的目的是突出重點,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對學生的視線控制,它無疑會加強學生的注意力。在兩個人相互交談的情況下,有時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視線,講話人可以用一支筆或某種指示器指著物體進行講解,并不時用筆或指示器停留在兩人的視線中間,這樣,聽者就會抬起頭看著講話人的眼睛,并注意傾聽所講的內容。
事實證明,進行這樣的視線控制會讓聽者對你所敘述的事情有更深入的了解與更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可以做視線交流最為有利的引導工具。你是否注意到經(jīng)常有人在講話時利用眼睛與眼鏡的配合來控制你的視線,引起你的注意并與你的目光進行交流呢?利用眼鏡來增加這種效果的確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
視線交流具有的功能和意義
愛憎功能:親昵的視線交流可以使談話雙方的目光長時間相接。反之,則會讓人感到討厭,比如在公共汽車上對異性死死盯視,則可能是想傷害他或警告他,結果往往會引起不愉快的結局。
威嚇功能:用視線長時間盯視對方還有一種不怒而威地威嚇功能。警察對待罪犯、父母對待調皮淘氣的孩子,經(jīng)常會用眼神來制造這種無聲的壓力。
補償功能:兩個人交談,通常的規(guī)矩都是談話者看著接受者的次數(shù)要比較少,這樣便于談話者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之上。一段時間后,如果談話者的視線轉向接受者,這也就是暗示著對方到了應該發(fā)言的時候。
顯示地位功能:如果地位高的人與地位低的人進行談話,那么,地位高的人投于對方的視線,往往多于對方投來的視線。
3.斜視
斜視的內容很豐富,它可能是表示不確定,甚至是表示敵意。如果人們在目光投向側方的同時面帶笑容,或是眉毛微微上揚,那就是表示你對所談的話題很感興趣。戀愛中的人們經(jīng)常將這種斜視作為求愛的信號,尤其是女人。如果你在斜視的同時,使得自己的眉毛壓低,眉頭緊皺或者下拉嘴角,這就是表示猜疑、敵意或者批判了。
4.終止目光接觸
終止你的目光,這也是轉移你與他人想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想終止毫無意思的談話,或者要把一個問題轉移到另一個談話中去,你可以采用這種終止辦法,這在實際行為中是很有效果的。
終止目光接觸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西方人習慣的方式是眼睛旁顧,中國人卻往往讓目光下垂。心理學家認為,目光旁移所表示出的內容即態(tài)度冷淡或漠不關心;而目光下垂可能讓人感到這個人更為謙遜、遵從,或表示對某一嚴肅事情的拒絕。
掌握正確的用眼方式,會讓你的眼神更加準確地表達出你要表達的內容,不致發(fā)生歧義;會使你的言辭舉止更加深入人心;可以為你自己增加無窮的人格魅力……當你的語言不足以表示你心中的所有感受時,不妨試著用眼神去解決這個問題,只要含義是真誠的,就一定會具有相當?shù)恼f服力?傊,對于眼神中所透露出的內容,你要善于理解、分析,更要善于把握、使用。如何才能讓自己獨具慧眼,這是你所必須要掌握的課題。
心理學的詭計:
一個人的眼神開始流露時,不是毫無征兆地隨便表現(xiàn)。眼神的流露是在大腦的支配下,通過他的主觀意識后才注入他的眼睛的,然后雙方用眼睛交流相互的態(tài)度,這兩種功能結合在一起后,就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眼神了。
身體語言小測試:下一個圖形會是什么
測試時間:20分鐘
測試搭擋:身邊的人
測試情景:
下一個圖形會是什么呢,運用你的想象,運用你的分析,還有你的邏輯推理回答。
測試問答:
測試開始
接下來是哪一組圓
2.
接下來是哪個圖形?
接下來是哪個圖形?
接下來的瓷磚是哪一塊?
5.
接下來是哪個圖形?
接下來是哪個圖形?
接下來的圖形應是哪一個?
接下來的圖形應是哪一個?
測試解析:
1.D 大圓圈的面積在逐漸變小,小圓圈的數(shù)量在逐漸增加。
2.D
3.C 圖的數(shù)量在增加但順序未變。
4.E 不管是從左向右看,還是從上向下看,前兩個械內相同位置如果圖案不同,到三個圖形的相同位置就是空的,如果圖案相同且都是長方形,到第三個圖形的相同位置就是圓圈;如果都是圓圈,第三個圖形的相同位置則是長方形。
5.B 線段逐漸減少。
6.D 順時針旋轉。
7.D 圓圈每一步都按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角,對角線每一步都按順時針方向移動兩個角。
8.D 方格的陰影向右移動。
如果全部答錯的人,你比較缺乏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以后要注意多訓練集中力和分析力。
答對5~6道題的人,你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如果你的注意力能集中,恐怕全答對也不成問題。
全答對的人,你的靈感極佳,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測試點撥:
上面的測試,借著圖形來培養(yǎng)人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同時也讓注意了得到了集中,設法讓自己的感覺器官來參與判斷。